小夏是溫州大學廣告學專業的應屆生,他似乎沒有特別喜歡的工作,也沒有特別不喜歡的工作。畢業后回到柳市,通過柳市人才網查詢一些工作崗位,個人比較期待“java工作”,因此查詢了一些關于“java招聘”的崗位,然而現實在就業的壓力下,他表現出來的卻是一種強適應性,好像什么都能做,什么都可以做。如果現在可以拿到一個互聯網類的offer,他都能努力做下去。小夏這樣的例子在大學生求職中很常見,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喜歡做什么工作,只是找到什么工作就去做什么工作。這種情況,往好里說,是自己適應性強;往差里說,是對自己未來沒有規劃。
如果求職者也遇到小夏這種情況,應該怎么辦?
1、在探索中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
有些大學生對未來只有一個相對模糊的規劃,如果你不喜歡擺在眼前的職業選擇,那就暫時先別做決定,先走出去探索一下,讓直覺引導你。
你可以給自己定一個計劃,去嘗試幾項工作,在實踐中選擇。如果你對某種工作完全沒有興趣,那就丟掉它,再去試試別的。如果你喜歡,那就接著做下去。如果你覺得自己被困于某幾種職業選擇當中,也許是因為這些選擇都不適合你。
同時,你必須盡可能地擴大你的認知圈和信息圈,當你的世界越大,你對自己的了解就越多,你的內心也就會更開闊。在逐步探索的過程中,你就能慢慢找到自己真正喜愛的職業方向。
2、即便不能很快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,也要盡快找到自己擅長的領域
你可以分析評價自己所從事過的工作、項目、任務,列出3張清單:
在第一張清單上,你要分析出哪些事情是自己可以輕松做好的,你覺得自己擅長的,你因此受到過表揚的。
例如,你可以列出以下從小到大的類似如下的事項事情:
從初中開始就喜歡寫作,作文經常拿高分,大學期間經常給校報投稿并多次被發布;
幫助系里老師整理學籍數據,由于精通excel函數,做得又快又好,0差錯,得到系里老師的高度評價;
從未掛科,就連大學里最難的高等數學也拿了90分;
幫助系里老師整理學籍數據,由于精通excel函數,做得又快又好,0差錯,被夸獎。
在第二張清單上,你分析哪些事情是你怎么努力也做不好的,哪些是你怎么都不想做的,哪些是你做過但效果很差或者效果明顯低于預期的。
在第三張清單上,你要綜合前兩張清單的結果,通過對自己所從事的任務的分析,列出自己的個人特質——>職業素質——>可勝任XX崗位的能力,最終找出自己的職業競爭力。
比如,?陡、愛好寫作——>文字撰寫能力——>文案能力,可勝任新媒體類工作。比如,數學成績好、精通excel——>數據分析能力——>擅長分析,可勝任數據分析員類工作。
3、找到自己擅長的方向后,可以先就業,在工作中繼續探索職業興趣
經過以上兩個步驟,你對自己已經有了一個較全面客觀的認識,接下來需要對職業環境進行分析,如行業現狀、發展趨勢、市場供求情況、競爭程度等等,在此基礎上定位自己。
在以上步驟之后,如果還有對自己定位不清晰的求職者,可以根據現有專業知識、職業能力和市場用人需求先就業,在工作中去摸索自己的職業興趣。你可以根據所學專業尋找用人需求,若找不到對口工作,或者你不愿意從事對口工作,可以根據自身比較突出的職業能力去找工作。
常見職業能力對應的職業方向如下:
寫作能力、外語能力、理解能力:秘書、助理、翻譯、文案、編輯等;
說服能力、影響能力:銷售、促銷、采購等;
策劃能力、創意能力:廣告策劃、市場營銷等;
數字能力、統計能力、邏輯思維能力:會計、出納、數據分析、程序員等;
設計能力、繪圖能力:建筑師、土木工程、設計師等;
溝通能力、組織能力:人力資源、行政、運營、物流、客服等。
